活体成像技术如何帮助理解肿瘤生长机制

2025-01-02 17:52

活体成像技术如何帮助理解肿瘤生长机制。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生长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基因突变、细胞周期调控失调、信号通路异常、细胞凋亡受阻、血管生成异常、免疫系统逃逸、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的生长机制,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活体成像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活体成像技术如何帮助理解肿瘤生长机制

活体成像技术概述

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是指在不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应用影像学方法,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技术。活体成像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荧光成像(Fluorescence)、同位素成像(Isotopes)、X光成像(X-ray)等。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非侵入式、直观地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转移、疾病的发展过程、基因的表达变化等生物学过程。


活体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活体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光可以穿透实验动物的组织并且可由仪器量化检测到的光强度,同时反映出细胞的数量。在光学原理方面,光在哺乳动物组织内传播时会被散射和吸收,光子遇到细胞膜和细胞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吸收光子的特性并不一样,在偏红光区域,大量的光可以穿过组织和皮肤而被检测到。在相同的深度情况下,检测到的发光强度和细胞的数量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


活体成像技术的主要模式

生物发光成像:

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当外源给予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时,即可在几分钟内产生发光现象。这种酶在ATP及氧气的存在条件下,催化荧光素的氧化反应发光,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产生发光现象,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基因、细胞和活体动物都可被荧光素酶基因标记。

荧光成像:

荧光成像技术采用特定的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等)或外源性荧光基团(如菁色素、量子点、镧系元素)进行标记,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下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发光。荧光活体成像的标记对象较为广泛,可以是动物、细胞、微生物、基团,也可以是抗体、药物和纳米材料等。

同位素成像:

同位素成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并进行活体成像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SPECT)。同位素成像的灵敏度非常高,适合快速动态研究。

X光成像:

X光成像利用X光的高能量和穿透性,对不同物质的穿透性由射线强度、频率、阻挡物质与射线作用程度、阻挡物质比重及大小等因素共同决定。X光成像在骨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其他大部分组织和器官,需要通过造影剂靶向特定的器官和组织增加其对比度,从而形成活体成像。

活体成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肿瘤生长监测:

活体成像技术能够直接监控肿瘤模型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动态观测肿瘤细胞的运动,甚至能够观察到小的转移灶。通过发光基团标记肿瘤细胞,使之成为发光源,然后接种活体就可实现肿瘤细胞活体成像。在一定范围内,随细胞增多发光信号逐渐增强。通过观察在细胞内用荧光素酶标记p16蛋白从而建立细胞模型,可以适时检测肿瘤生成和细胞衰老情况。

肿瘤转移过程成像: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通过对发光信号的检测而追踪肿瘤的转移过程,包括观察癌细胞在血管中的停留、外渗和转移灶等一系列过程,甚至能够检测到少于100个细胞的肿瘤微小转移病灶。生物发光成像可以确定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情况,利用近红外荧光探针标记,可以简单、快速、无放射性地活体观察胶质母细胞瘤的转移情况。

抗肿瘤药物研究:

利用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可直接在活体水平观察到药物对肿瘤的是否靶向肿瘤、最佳靶向时间及药物在动物其它器官组织的积累。在肿瘤药物研究中,通过给予肿瘤接种的小鼠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并制定合适的剂型与服药时间。药物代谢相关研究标记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研究不同药物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间接获知相关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情况。

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特定基因,构建特定基因-荧光素酶的共表达载体,通过荧光素酶产生的生物发光信号反映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该基因的相关作用。观察细胞中或活体动物体内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将荧光素酶基因分成两段,分别连接所研究的两种蛋白之一的编码DNA,然后导入细胞或动物体内表达为融合蛋白。当两种蛋白有强相互作用时,表达的荧光素酶两部分相互靠近形成有活性的荧光素酶,在有底物存在时出现生物发光,反映出所研究的两种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活体成像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活体成像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非侵入式、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其在肿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连续、快速、远距离、无损伤地获得人体分子细胞的三维图像,从而揭示病变的早期分子生物学特征,推动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然而,活体成像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生物体内很多物质都会产生发光,如皮肤、毛发、鼠粮等,这就使得特定波长下荧光成像会出现一定的背景噪音,影响成像效果。此外,荧光素酶-荧光素反应会使荧光素酶高表达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与反应后ATP水平下降、副产物的形成以及缺氧有关。


结语

活体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在体探测方法,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和可靠数据。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的生长机制,探索肿瘤转移的机制,评估抗肿瘤药物的效果,以及研究癌症分子机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成像技术将在肿瘤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